新浪资讯

他因北大毕业卖猪肉受争议 18年后现状令人意外

新浪新闻

关注

来源:十点人物志

穿印花衬衫,戴一副无框眼镜,典型中年知识分子穿着。乍一看,陆步轩像是某个传统企业管理层或是一位高校教授。

你或许没听过“陆步轩”,但一定不陌生“北大屠夫”。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以县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大,是公众记忆里第一个选择卖猪肉的高校毕业生。北大、状元、卖猪肉,这些反差巨大的关键词曾令陆步轩在18年前饱受争议。

如今,陆步轩56岁了,他目前的生活状态如何?讲述>>

每隔几年,陆步轩的故事会被重复提及,用来讨论严峻复杂的就业环境,以及“读书有用论”于当代是否依然适用。

“北大毕业卖猪肉”已经超越个人职业选择,成为广泛讨论的社会议题,改变了很多人不曾意识到的刻板印象:高学历高就业,低学历低就业,学历与就业紧密相连。

如今,陆步轩56岁了,社会舆论环境一再更迭,985硕士送外卖、中科院博士当辅警等现象频繁出现,高学历人士从事体力劳动不再罕见,我们请来了陆步轩,聊一聊他如何看待这一改变,并试图还原他目前的生活状态。

01

握刀与拿笔

陆步轩两次引起公众关注,第一次因为猪肉,北大才子当街卖肉的新闻在当年极为罕见;第二次也因为猪肉,经过12年公职生涯,51岁,他辞去公职,再次投身猪肉行业。

对于陆步轩,第一次卖猪肉迫于生计,第二次却源于个人对命运的主动性。

2003年,他因“华商报”《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的文章成名,下至地方媒体,上至中央电视台针对此事大量报道。

第二年,当地有关部门协调下,他被调入西安市长安区档案局,负责县志编纂工作。

此时,距离陆步轩大学毕业已过15年。

人们以为这是那则社会新闻最圆满的结局,陆步轩也一度这么认为。

离开卖肉摊,进入体制内,成为体面的公职人员,是对往日夙愿的补偿,八十年代末的大学毕业生眼里,这是标准的铁饭碗,最好的就业选择。陆步轩曾向前去采访的“剥洋葱”记者强调,这(当时的选择)与钱无关,而是关乎自己的身份认同。

档案局工作12年,陆步轩一共参与编纂两部年鉴、一部地方志。

弃笔多年,他的文字功底没有落下。除去撰写地方志,其他文字工作偶尔也会落到陆步轩头上。时任长安区志办主编王白忍称陆步轩为年轻人提供了做事样本,“农家子弟的质朴和吃苦耐劳成就了他……回归原本所学的文字工作,也说明社会认可了他。”

但此后的采访里,陆步轩不止一次描述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地方志编纂工作,虽然与文化相关,他手头里的很多资料并不真实,难以考证;全国同行有上百万,若想脱颖而出无异于痴人说梦。

仕海浮沉十余年,陆步轩喜欢体制内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同时也讨厌工作中的歌功颂德与言不由衷。他发觉,从前以为的理想工作根本不适合自己。

“骨子里,我算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木讷、脸皮薄、不善言辞交际、更不屑搞潜规则……

奋斗了十多年,我发现自己融不进这个体制,抱负不能实现,又选择了逃离。”

进入档案局工作后,陆步轩一直没有关闭猪肉店,由妻子主理。

直到2010年9月,陆步轩刚买新店面,准备搬过去,之前给弟弟买的另一家肉店拆迁,弟弟无事可做,他便将猪肉生意交给弟弟,自己一心编纂地方志。

2016年,档案局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按照地方志条例,下一次再修志要等到20年后,陆步轩不想浑浑噩噩地度过退休的前几年。

“我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时间精力都不允许我再耽搁了。”

陆步轩决定离开体制内,再次投身浸淫20年的猪肉行业,加入北大师兄陈生的壹号土猪公司,陆步轩加入后,不到两年,品牌年销售额高达18亿。

猪肉事业发展顺利,他偶尔还会为自己是读书人还是商人的问题而挣扎,他倾向认定自己是读书人,又清楚从前学过的知识早已严重老化,“跟不上时代了。”

大学读过的书,被陆步轩放在书架上蒙尘,起初是没时间看,后来是没心思看。

经过多年搬家迁徙,这些书却从不曾被遗落。

书代表了往昔回忆,“人上了年龄,唯有回忆。回忆提醒我,自己曾做过读书人。”

02

高学历,低就业

高学历低就业,名校毕业卖猪肉送外卖,曾令社会热议、让陆步轩为之挣扎的职业选择,到了今天,人们已经见怪不怪。

从事什么职业,重新回归为就业多元化环境下的个人选择。

“环境变了”,陆步轩说,“当初我的新闻一出来,立即引发全国关于人才标准与用人环境的讨论,现在,清华毕业做保安、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媒体也不会惊诧,至多当成普通的社会新闻。”

这与他当时决定卖猪肉的处境全然不同,社会目光凝视下,十几二十架摄影机被记者架在猪肉店门口,吓跑了很多平时购买猪肉的顾客。

陆步轩回顾当年情形:媒体集中采访时正值盛夏,上午猪肉卖不掉很快就会变味,因为脾气暴躁,自己一度得罪过不少媒体记者。

卖猪肉头两年,陆步轩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敢告知,因为被媒体大量报道,事情瞒不住了。

父子俩相对而立,沉默地抽了根烟。

“北大才子卖猪肉”引起了激烈的社会争议,一派人认为这是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派认为,摒除了学历崇拜,才是社会用人成熟化的标志。

有好事者跑去问北大校长,时任校长许智宏回应“北大学生可以做国家主席,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

许校长的回应被铺天盖地地报道,陆步轩有过误解,他在2006年出版的《屠夫看世界》中回应,“既然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何不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在北大开设屠夫系,内设屠宰专业……”

后来陆步轩才知道,当年的报道并不全面,许校长在回答时补充过,“行行出状元,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时过境迁,陆步轩再看这句话心态平和了许多。2011年,许校长路过西安时,他们见过一面,两人聊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许校长还邀请他回北大做演讲,陆步轩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没有成事,没资格回北大演讲。

临别之际,陆步轩将《屠夫看世界》赠予对方,许校长仔细读了一遍,还为他写了一篇序文,对他往日的“不敬言辞”,没有半分介意。

卖猪肉,曾是陆步轩迫于生计不得不做的选择,一度认为自己斯文扫地。

再回首,他承认因卖猪肉成名为自己带来的正面影响,收获档案局的工作机会,西安某所高校也向他抛出橄榄枝。直到如今,每年临近高考,还有市民跑几十里路去他的肉店购买“状元肉”讨彩头。

十多年过去,陆步轩依然在卖猪肉,但他的处境与心理被深刻而久远地改变了。

2013年,许校长在广州见到陈生,知道了他们的合作关系,再次邀请两人回北大做交流。陈生去西安做了一周的思想工作,陆步轩才答应。

当他回到北大校园,走上讲台,第一句话是“我给母校抹黑了。”

说完这句话,陆步轩流泪,“给母校抹黑”的言论引发轰动,后来柴静提到这句话,陆步轩解释,其实这不是自我贬低,而是想将自己二十多年来扎扎实实的人生教训,完整地说给年轻的学弟学妹听。

许校长写给陆步轩自传作品《北大“屠夫”》(由《屠夫看世界》改版更名)的序文中写道:

“社会应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今天的年轻人,看待他们的职业选择。青年人也应有勇气去探索不同的人生旅途。”

今天的社会或许做到了。

《2021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单位就业比例不足6成,越来越多人选择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社会新闻中,“高学历低就业”屡见不鲜。

陆步轩对此却没有太多欣慰,每个人的际遇志趣不同,就业多元化很正常,但仅外卖行业就集中了7万研究生,依然令他感到触目惊心。

03

命运从来不受控制 

“你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什么?”

“现在我不敢说,命运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里。”

2013年,柴静主持的节目《看见》里,陆步轩没有对未来展望给出明确回答。命运从来不受自己控制,8年后,他依然这么想。

像是那句著名语录,一个人的命运,要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晚年再次投身猪肉行业,属于陆步轩的主动选择,但早些年,他的出身、读书、就业、下海创业、卖猪肉,没有一样能受个人控制,多是处境所迫,被命运推着走。

像六七十年代多数农村子弟那样,陆步轩尝尽了贫穷与饥饿的滋味。他们一家子住在关中农村老式立木瓦房里,老屋破旧,说不定哪天就倒塌了,兄弟姐妹四个,他排行第二,小弟出生8个月,母亲意外身亡。

陆步轩的童年像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生活贫苦,努力学习不是为了人生理想,而是要“跃出农门”,不再过“每天只吃两顿,还常吃霉变馒头”的生活。

学习之外,他需要打猪草、放羊,“那时的学习劳动,比之现在的996、007有过之而无不及。”陆步轩感叹。

不过他比孙少平幸运,也更有学习天赋,以陕西省第十四、长安县第一的好成绩,进入全中国最顶尖的大学。村里有人敲锣打鼓,以往“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陆父在家摆了几次酒席。

陆步轩背上行囊独自北上求学,班里21个人,全是各地的状元,差距很快得以显现。

宿舍同学夜谈会,同学们谈论了一些哲学问题,陆步轩没有听懂,第二天一早,他马上跑去图书馆借了本哲学书。

他性格倔强,加入不了同学的话题,自己默默补课。

如果陆步轩毕业早几年,分配到的工作或许比较理想,他毕业的那一年,高考制度恢复了12年,经过十多年的人才填充,各行各业告别了青黄不接的时代,大学生不如往年吃香,他最终选择回到西安。

陆步轩骑着自行车穿梭于西安的大街小巷,凡是和专业沾边的单位挨个去找,但每次,他都会碰一鼻子灰回来。

在北大学中文,原本年少气盛意气风发,毕业后才发现,文科是“万金油”,应用性不强,远不如理工科吃香。

他后来对儿女的教育上受此影响,考不上名校没关系,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报文科。

他在西安辗转托关系,得出结论,“中国是人情社会,愈是小地方,人情渗透到方方面面,一枝随风飘摇的浮萍很难融入进去。”

当陆步轩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临近上班前,他发现自己的名额被人顶替了,最后被分配到濒临破产的柴油机配件厂。

90年代企业倒闭,他选择下海,办过工厂,挖过矿洞,搞过装修,开过商店,都以失败告终。

陆步轩复盘了那段经历,“从农村出来,刚毕业不久,资金、经验、人脉、专业知识一无所有,唯有一腔热血,一时头脑发热。结果本钱越来越少,生意越做越小,最后只能靠卖猪肉混生活,成本低,来钱快。”

关注陆步轩的人,常常着眼于“北大才子卖猪肉”,事实上,卖猪肉前,他经历了当代年轻人难以置信的波折创业过程。

“这些经历让我背上沉重的债务,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负担,导致我日后做事谨小慎微,固步自封。”他说。

04

人生像是打麻将

直到很久以后,陆步轩找准自己的定位:“猪肉行业内识字最多,读书人中最懂猪肉,这才是我的优势。”

晚年再次投身猪肉行业,成了陆步轩的又一次转机。

猪肉行业摸爬滚打20年,重新做回猪肉生意不难理解,如果不是曾经的学长陈生,陆步轩或许没有想到去做土猪生意。

虽是北大校友,陆步轩与陈生2008年相识,他们都毕业于北大,从事过猪肉行业,但两人的经历天差地别。

陈生生长于沿海,大学读经济类专业,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委办公厅,是商海弄潮儿,陆步轩经历多年挫折,更为保守。“我们两个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陆步轩对猪肉行业了解更多,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陈生邀请他去广东,“对猪肉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目前全国仅你一人。”

陆步轩也想要将猪肉生意发展成一项长久的事业,在全国开更多连锁店,在此之前,他试过与别人合伙做连锁猪肉生意,没有成功,陆步轩以为自己不适合经营生意。

陈生有经营天赋,陆步轩有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两人一拍即合。

陆步轩起初不看好土猪,土猪肥肉多,生长慢,经济效益差,中国人也不一定喜欢吃黑猪。陈生做了个小实验,用清水煮两块猪肉,一块是土猪,一块是普通猪肉,陆步轩尝了尝,土猪的味道的确更好。

“壹号土猪”逐渐成型。

从档案局辞职后,陆步轩正式加入土猪生意,持续覆盖了三十多个城市,开了一家又一家连锁店。2018年,公司销售额高达18亿。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近乎翻了一番。

当我们再次讨论“读书是否有用”时,陆步轩回答,“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能让人视野更开阔。”如果没有北大的背景,自己很可能还是农贸市场的小贩,或许能开两三家店面,却走不到更广阔的平台。

“进了这一行,就专注地把这行干好,这也是北大精神。”

他经历过人生低谷,经历过不公正的对待与他人嘲讽的目光,奋进过,也迷茫过,去过最高学府演讲,也能进入市场磨刀,如今他试着靠猪肉生意,成就一门事业。

“北大才子卖猪肉”这样的都市新闻也因此变得更厚重,见证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大变革中,走过平凡又跌宕的半生。

创业失败的艰难时期,陆步轩沉迷过打麻将,连续当了4年赌徒,后来不赌了,偶尔想起那段经历,他感慨,人们常说世事如棋局,风云变幻,他却觉得人生更像打麻将,需要运气。

“当然,运气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他补充道。

采访末尾,陆步轩回想如过山车般起起伏伏的前半生,告诉我:

“我的前半生,是被时代和环境推着,一步步走到今天。

我从学校出来,分到一个即将破产的县办企业,一下子成了“无产阶级”,城市里面没工作,农村里面没土地,天不收、地不管,当然迷茫过。

但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周围有家人、有亲戚、还有朋友,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上山打柴,过河脱鞋。人生总会有转机。

原标题:北大毕业卖猪肉,18年后,他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