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都上班了,疫情还让我们焦虑怎么办?

和信HX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周一是很多地方的开工日,

每逢节后复工,

总有一段适应期。

今年我们可真的很难适应。

疫情难言乐观,日常防护事项像闹钟一样,时时提醒我们严格遵守。睁眼第一时间看病毒的新情况,不看怕错过,看了更难受。宅在家里,不见人,没事做,缺少了和外界的交流。担心疫情什么时候能够过去,一天天就这么浪费了。时间一久,就会变成焦虑。这样的烦躁,每个人都会有。

疫情不仅是疫情,也成了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原本就有的焦虑。

有的焦虑指向终极恐惧——死亡。当反常的态势和隔离、重症、死亡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对谁都是强烈的冲击。

有些焦虑指向情绪心境——孤独。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推杯换盏,变成三三两两关在家里的形影相对,在人际关系中打转了一整年的我们,忽然迷失了方向。

只有这点状况也就算了。呆在家里,随时还有别的“警报”拉响。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天大部分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手机上看关于新型肺炎疫情的资讯。昨天这里隔离4000人,今天那里隔离9000人,还有我们的英雄——吹哨人的离世,红事会的信息,“宁波男子出门买菜,没戴口罩,15秒被感染”的新闻。以及最新特效药的信息,无一不牵动着你的神经。

稍微消停点,坐在沙发上想歇一会儿,又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刷刷。怎么刷也刷不到几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反而继续受锤。

所以到今天我特别想和你们分享一些疫情中避免焦虑的方法论。

都上班了,疫情还让我们焦虑怎么办?

先接受并正视疫情的发生

很多人在近期特别想多看点弘扬正能量的东西。

因为他们看多了疫情,稍微有点身体不适,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躺枪”了,不停的量体温,伴随着焦虑,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迷等情况。

但事实已经发生了,我们不能把头埋起来装鸵鸟。先冷静下来,把漂浮的情绪沉淀下来,接受现实,只有直面才能过关,只有重视才能平安。

比起假装一切都没发生,或者心存侥幸,每个人先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是“正能量”。

暂停不断刷疫情的习惯

只关注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

减少信息输入。对很多非本专业的信息,看不懂内情,分不清真假,但信息又不可或缺,这时候怎么办?

少看各种微信群、朋友圈流通的未经证实的谣言、负面新闻。不信谣,不传谣,防止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避免徒增焦虑和造成次生灾害。

尽可能相信那些权威的发布渠道。这些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权威媒体(比如央视、人民日报、财新),权威机构(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权威专家(比如钟南山)。

就像钟南山的话约等于官宣,不只是因为他年高德劭,不只是因为他领衔调查组,更因为他一直以来在防疫研究和发布方面有目共睹的成绩。

比起不断刷朋友圈,更建议大家只看一些信得过的资讯类APP的推送通知。

都上班了,疫情还让我们焦虑怎么办?

接纳负面情绪停

我们或许都讨厌负面情绪,可没有负面情绪,正面情绪也失去了意义。只会放声大笑的人,并不正常。

所以,既然疫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回避紧张、焦虑、恐惧,更不要据此认为自己怯懦、摇摆、意志薄弱。这些情绪就是会出现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我们无需拼命克制和压抑。

把这些负面情绪说给亲近的人听,彼此分享一些真实的感受,有助于打开心门,也算是闭门生活里感情的加分项。

比起一有负面情绪就烦躁,体察完整真实的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我们更优先要做的。

延迟满足感

现在正值春运期间,大家对于春节长假,一般都提前做了安排。有的是要赶回老家,跟家人一起团聚,有的是要跟亲朋好友一起去旅行。

突然之间疫情到来了。国家号召大家:武汉人不要出来,大家也不要去武汉。不要到处跑了,最好在家休息。

实际上,如果希望进一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其他地区的人,也需要减少流动,减少聚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措施。

可是,有些人就会感觉到很不舒服,觉得不能延迟满足感,而想要当下就获得满足。但是,这样做在当前的环境下很危险。立刻享受到跟家人团聚、旅行的快乐,就有可能感染病毒,付出生命的代价。

心理学家做过经典的棉花糖实验,推迟满足感虽然需要当下容纳对诱惑的渴望,却能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放在当前疫情的环境下,推迟满足感,就有可能得到额外的奖励:大大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获得更高的生存几率。

“不能虚度时光”

适当找点事做就好

放下手机,正常作息。多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照顾好了自己。平凡的日常琐碎也会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一年365天,主动被动地忙碌构成了我们的常态。就算有假期,我们也会珍惜来之不易的闲暇,给自己塞满计划。可是,疫情让我们出不了门,于是我们措手不及,好像一下子无事可做了。比如,我们自己在家,可以研究研究平时没时间想、没时间做的美食,这会让我们在动手的时候感到心情愉悦;

我们可以看一本自己很想看却一直搁置的小说;

看一部喜剧电影,听几段相声;

和自己喜欢的人、谈得来的朋友一起聊天;

给自己做一个财务或者阅读计划;

……

总之,我们要选择一些靠谱的信息源来进行信息的输入,限制自己阅读负面新闻的时间,列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人的清单,把时间尽可能地花在这些上面。

除此之外,给自己制定作息计划,并且有序执行就好。

出不了门难受,瑜伽垫翻出来吧。想学点东西,在线教育已经很发达了。这不开工了嘛,不要把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转嫁到工作上,节省的通勤、吃饭和无效上班时间都用来玩耍了,工作时间努力一点,也不吃亏对不对。

最近网上流行一段话:“一切终将过去,但过去之后,有的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的人已经迭代升级了。”

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话术,仿佛在制造另一种进步的焦虑。但行动是没错的。别把弦崩太紧,只要动起来,不要一味瘫着,时光不会虚度。

都上班了,疫情还让我们焦虑怎么办?

做好长期逆风的准备

2020显然不会如我们所愿重新来过,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都是强烈且显著的。可以预见,今年大概率都是艰难时刻。大势如此,个体难以免俗。

逆风翻盘是综艺的话术,难以兑现。逆水行舟是注定的事实,无从躲避。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积极一点说,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开源,节流。

消极一点,借用我平时很爱对朋友说的话:幸福的本质是做好预期管理。节制欲望,节制贪图,在更微小和细碎的人和事之中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或许会有帮助。

我们曾经给自己太多负担了:梦想,事业,金钱,前途。甚至有些时候,这些都成了我们忽视健康、疏远家人的借口。

但生死大事和非常事态,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任何时候,认识自己都有价值。

但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处之道。平安喜乐。

最后,在这样的大灾大疫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世界和我,爱着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