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和当代的崇高

1/20 现年 59 岁的德国摄影师 Andreas Gursky(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喜欢以全球化和现代生活为主题,以大尺寸、全景式大场面来呈现高科技、规模化、快节奏的后现代文明世界景观,被称为“摄影领域的波普大师”。

2/20 图为游泳池,拉廷根,德国,1987 年。在这张俯拍的照片中,人群和游泳池共同组成有趣的风景,人群中的人不再是个体,而是构成了具有象征意义和隐喻性质的整体图案。这一风格在他此后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现。

3/20 古尔斯基的作品尺寸都很大,他喜欢站在高处进行俯拍,这一角度使得观察者能将景物的中心和边缘都纳入视野。这些巨大的全景式的彩色图片,就像 19 世纪的风景油画一般有气势,而又不乏照片所特有的那种直接性和细节生动性。图为蒙帕纳斯大厦,巴黎,法国,1993 年。

4/20 上世纪 90 年代,古尔斯基将触角从自然景观延伸至商业景观。他从家乡杜塞尔多夫走向世界,用相机充分展示了全球视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开罗、东京、香港、新加坡、巴黎等国际大都市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图为沙田,香港,1994年。

5/20 图为蓬皮杜中心,法国,1995 年。

6/20 古尔斯基喜欢拍摄巨大的工业和商业设施——摩天大楼、饭店、办公大厅、股票交易所、制造车间、公寓楼,呈现大场面、高科技、快节奏、高消费和全球化等代表时代精神的主题。图为议会,1998 年。

7/20 其作品中的人物既是具有自身意义的个体,也是全球化梦想里的单个演员。虽然人群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示了一种集体存在,但在宏大的背景下,这些无名的个体只是被工具化的一个个点缀,其存在性已变得不那么重要。图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II,1999 年。

8/20 图为莱茵河 II,1999 年。通过数字手段,古尔斯基在代表作《莱茵河 II》中小心抹去了所有他认为破坏画面整体感的元素——河边的遛狗者、骑自行车的人、一座座厂房,直到画面“具备了充足的萧条感”。2011 年,《莱茵河 II》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 430 万美元。

9/20 图为 99 美分,1999 年。这是洛杉矶日落大道一家“99 美分超市”的内景。货架的连续排列似波涛起伏,赋予画面一种晕眩感,这种感觉又被天花板上反射的货架影像所强化,而商店里顾客的形象是模糊的,仿佛已被大量的包装箱所淹没。2007 年,《99 美分》以 334 万美元成交。

10/20 有批评家认为他的作品带有对现代社会和全球化的批判观点,但古尔斯基反驳说:“我更希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词汇来理解我们的世界……不时会有人批判地去看我的作品,像《99 美分》,不过,作品是什么,仰赖你怎么解读。 ”图为 99 美分,1999 年。

11/20 图为科威特股票交易所,2000 年。

12/20 图为科潘,洪都拉斯,2002 年。

13/20 图为芽庄,越南,2004 年。

14/20 图为巴林 I,2005 年。

15/20 平壤系列(2007 年),是古尔斯基在朝鲜阿里郎节前去拍摄的,这个节日是朝鲜为了纪念已故共产党领导人金日成的。节日的演出包括超过 50000 名杂技演员尽心,30000 名小学生手拿着彩色翻盖卡片来组成不断变化的马赛克背景。图为平壤 I,2007 年。

16/20 古尔斯基的全景尺寸的照片,用绚丽的色彩记录下了这一幕幕的场景。图为平壤 V,2007 年。

17/20 古尔斯基的很多照片,虽然都是华丽漂亮、色彩绚丽和沉静安详的,却让观众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是否因为这些照片展现的是延绵不绝的建筑或者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因为所有的主题都使用了均衡的审美处理?图为神冈,日本,2007 年。

18/20 全球化的“旋转动态”——古尔斯基作品的主题,即是当代的崇高所在:一股巨大的力量使得我们在它面前感觉渺小。虽然他的作品展示了全球化的图景,然而古尔斯基并非仅仅只是记录了这些景象,他所寻求的是调用崇高。图为 Hamm-Bergwerk,2008 年。

19/20 古尔斯基的作品体现的是高科技、规模化、快节奏、和全球化的世界景观,在这个庞大的景观中,个体完全被淹没,淹没,淹没。图为 Bibliotek,2009 年。

20/20 Andreas Gursky(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1955 年出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在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长大,他喜欢以全球化和现代生活为主题,以大尺寸、全景式大场面来呈现高科技、规模化、快节奏的后现代文明世界景观,被称为“摄影领域的波普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