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福建 资讯

在一座城市的马拉松里,发现坚持的力量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982,33岁的村上春树开始跑步。最初,他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后来他发现,自己一口气可以跑到22公里。第二年,他来到了希腊。

2500多年前,希腊人和盟军在这里击败了强大的波斯帝国。为了把捷报第一时间传回雅典,一个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一路从马拉松镇奔回雅典,跑完了全程42.195公里的路程。

这项源于一个普通士兵坚韧与勇气的运动,在两千多年后的当代城市,成为各地开花的体育赛事。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马拉松被视为中国体育经济的蓝海,见证了赛事和参赛人数几何级的增长。

2003年,第一届厦门马拉松鸣枪开跑。当时,“最美赛道”厦门环岛路刚刚建成,前来参加赛事的跑者里,有人踏上赛道才知道马拉松的全部长度。20年时间,厦门马拉松从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升级为精英白金标赛事,也通过一场体育赛事,将“城在海里、海在城中”的美丽城市、贴心周到的城市温度,传递到世界范围。

2022建发厦门马拉松赛现场

2022年11月27日7点30分,2.8万跑者站上了第20届厦门马拉松的跑道。有球迷受卡塔尔世界杯的启发,戴着“头巾”来比赛,也有幽默的跑者将自己打扮成一匹马的模样。还有一位一头白色长发的75岁重庆跑者,已经是第4次参加厦马……20年里,这一赛事见证了数以万计的普通人,在这条赛道上与自己的汗水、肌肉、痛楚对话,在近乎极限的状态下,寻找坚持的力量,寻找到奔跑的快乐。

“曾经的痛苦、可悲的念头眨眼间忘得一干二净,还下定决心:‘下次我要跑得更好’。”村上春树这样形容跑完马拉松的内心活动。这也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任凭积累了多少经验,增添了几岁,还是一再重复相同的故事。”

01在马拉松里,认识一座城市,也发现自我

2002 年 12 月 3 日,一位署名为“马达”的市民,向《厦门日报》“两会”热线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建议在厦门环岛路举办马拉松比赛,以此提升厦门国际形象。

第二天,《厦门日报》刊登了这则邮件,这一建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仅仅一周后,厦门市长带着体育局有关人员专程前往北京,向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田径协会递交了申请。2003年3月30日,第一届厦门马拉松赛鸣枪开跑。

2003年,首届厦门马拉松正式举办

第一届厦马吸引了上万名跑者,其中就包括当时正在厦门集美读书的林俊凯。参赛前,他最多只连续跑过5公里。到了比赛现场,他才知道马拉松全程超过42公里,直接吓懵了。抱着“来都来了”的想法,林俊凯硬着头皮跑了起来。

脚蹬一双30元的跑鞋,跑到15公里的时候,脚底已经磨出了大大小小的水泡,每跑一步,脚底就像被针扎一样疼。在赛程后半段,他觉得自己已经到达极限,大脑一片空白,身体开始机械地摆臂迈腿。没有装备、没有基础、也没有经验,凭着一股倔劲,林俊凯硬撑到了终点。撞线的时候,他才发现嘴里一股血腥味,嘴唇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自己咬破了。

2014年1月2日,邓宴琳跟着广州跑族跑团的跑友,租了一辆大巴车来到厦门参加马拉松。“漂亮”是邓宴琳的对厦马的第一印象。“一路都有海景相伴。厦门的赛道很平很舒服,沿着海边跑,风景也超级漂亮。”

被誉为“最美跑道”的厦门马拉松环岛路路段 / 图片来源:厦门马拉松组委会

厦门马拉松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为起点,沿环岛路行进,经折返点再跑回国际会展中心。路线途经鹭江道、湖滨南路、环岛路,几乎囊括了厦门岛的整个南部海岸线,沿途不仅可以看到白石炮台、厦大白楼这些有名的历史遗迹,也可尽览演武大桥、海峡大厦等代表了现代厦门城市发展的建筑景观。

“要想认识一座城市,跑步是最好的方式;要想深入这座城市的生活,跑步也是最好的方式,”国际田联路跑事务部官员肖恩·琼斯(Shawn Jones)曾经这样说。2010年1月,琼斯代表国际田联,向厦门马拉松赛授予“金牌赛事”牌匾。 “美丽的厦门把马拉松赛事与市民的体育运动、休闲娱乐很好地结合起来,体育深入了人们生活。”琼斯这样说。

2010年,厦马全程马拉松首次突破一万人

硬撑着跑完第一个“全马”,直到两周后,林俊凯的肌肉还会抽筋。本来想着“再也不跑了”,但是下一次马拉松的时候,他没忍住又第一时间报了名。从 2005 年开始,他坚持每天早上5:30 起床,跑过村里的祠堂、田野,跑过村边的菜市场,跑满整整两个小时再回家。2018年,林俊凯首次“破三”,以2小时58分完赛。2020年,他创下了个人最好成绩2小时43分。

在跑圈,大家更就习惯将“个人最好成绩”简称为PB(Personal Best)。言必称PB、开始针对马拉松进行跑姿、耐力、力量等专项训练的风潮刮起来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最初,出现在跑道上的是企业家。2010年,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被翻译成中文,让更多困囿于现代生活的城市人迈开了脚步。

在这本随笔里,村上春树描绘了长距离的跑步中进入了一种无人之境:“跑到最后时,不仅是肉体的苦痛,甚至连自己是谁、此刻在干些什么之类,都已从脑海中消失殆尽。”

黄立恺也享受跑步中放空的感觉。大三那年,他第一次跑完了厦马,一半是为了体验,一半是因为参加一次马拉松可以抵算一学期体育学分。毕业后,因为工作发福他又开始跑步。他不参加跑团、不刷PB、甚至也不发朋友圈,纯粹享受跑步的过程。“工作、家庭……生活中有很多的琐事,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一个人跑步就像是一个坐禅的过程,有时候会想通一些事情,跑步又会散发多巴胺,会让人感到快乐,持续地跑下去。”

02马拉松是对城市的综合考核

组织一场马拉松赛事,就是一次对城市的综合考核。马拉松赛事对赛道规划、电视转播、医疗保障、交通组织、应急能力和包括住宿、餐饮在内的服务水准,都有很高要求。

厦门马拉松的发展,依托的是厦门这座滨海小城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除了2015、2016年为配合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四期建设而做的调整,其余每一届厦马都以国际会展中心为起终点,其所在的前埔海滩是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六大填海造地工程之一。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实景

“厦马”的核心路段环岛路,从1997年2月开始建设,历时五年多时间,于2002年12月实现了香山至五通段的建成开通。在环岛路建成伊始,路旁的黄厝、曾厝垵仍然是渔民聚集区。马拉松为环岛路带来了数以万计的跑者,也让无数人看到了厦门的旖旎海景和无限可能。

如今黄厝已经是带动2-3亿产业链的“浪漫婚纱摄影村” ,曾厝垵是厦门的“最美文艺村”。路边的99座马拉松群雕,成为了环岛路上的网红打卡点。群雕由艺术家团队从2004年6月开始创作,于第二年正式落户环岛路。经过全市征集,它们被命名为“永不止步”——这个名字不仅是对马拉松跑者的寄语,也是对赛事和城市的期望。

如果说,赛事水准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体现,那么赛事等级,则是衡量一座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程度的指标。2008年,刚刚举办五年的厦门马拉松获得“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称号,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金标赛事。2021年2月,世界田联在其官网宣布,厦门马拉松正式升级为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赛事。这也是继上海马拉松后,中国第二个获得世界田联最高级别认证的马拉松赛事。

2008年,厦门首次获评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 / 图片来源:2008年厦门马拉松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陈青城 《永不止步》

白金认证的背后,是厦门马拉松不断的自我更新。2014年,厦门马拉松迎来了史上之最:包含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十公里和五公里在内的参赛人数达 77151 人,不仅创下了赛事记录,也是国内马拉松参赛人数之最。过多的参赛人数自然给参与者带来了体验上的落差。厦马很快意识到问题,开始了分项和瘦身,成为国内继北京国际马拉松后第二个仅设全程的马拉松比赛。

2017年,厦门马拉松初步建立“跑者服务跑者”体系,首次启用了急救跑者。组委会对急救跑者安排了相应的配速段,急救跑者需要重点观察同一配速区域的参赛者,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危险。

厦门鹭跑团是急救跑者的中坚力量。跑团的5名创始人们结识于2012年厦马的热身,由此发展为一支规模超过500人的本地跑步爱好者联盟。从2019年开始,每年厦马期间,有200名鹭跑团跑者会加入志愿者服务中。

2018年,厦门马拉松在全国首创同一项目三枪发令的分枪起跑方式。为了严格执行分区检录,将开跑时间提前到早上7点30分。2020年,厦马将实施了两年的分枪从三枪提升到五枪。在前一年的赛道变更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了路线,减少了180度转折点,对竞速选手而言更利于速度发挥。

2018年厦马是让很多跑者难忘的雨战 / 图片来源:2018年厦门马拉松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许湘鑫 《冒雨开跑》

从2008年起,厦马的比赛时间一般为每年的第一个星期六。对于受亚热带季风气侯影响的厦门来说,1月初温度适宜,更有“开年第一赛”的意义。但在2021年,受到疫情影响,厦马延期到4月举行。比赛当天,厦门温度已经超过20度。为此,组委在补给中特别提供了冰块,赛段中有降温区,赛后更有专区供跑者放松。

厦马的补给体验一直为跑者称道。前后参加了9次厦马的黄立恺告诉我们,跑到后半段一定要补充盐丸,否则身体电解质失衡容易抽筋,但是跑步时背太多胶棒和盐丸又很累赘。厦马每年会为跑者提供能量胶棒和盐丸,这一准备特别贴心。林俊凯注意到,最近两年,厦马志愿者都会将水瓶的瓶盖拧开递给跑者,减少了选手因为取水造成的速度损失, 让追求成绩的跑者可以赛出更好的成绩。

2022年厦马官方数据显示,为了保障比赛,投入裁判396人,补给站17个,志愿者5400人。医疗方面,赛事全程设有15个医疗点,投入医疗保障人员440人,赛道上有急救跑者114人、AED骑行医疗组30组。即便是这样的人数,服务2.8万跑者,也依然压力很大。有跑者看到,在35公里处帮助跑者的5名厦门医学院的学生,因为在比赛中不停按压喷雾,在休息时手仍然止不住颤抖。

北京的跑者徐增辉参加了2016年的第14届厦马,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再跑一次。“环岛路上有很多值得仔细观看的风景,路边还有超级热情的啦啦队,氛围很好。和人的互动比风景更重要。”

一般马拉松跑到30公里左右,跑者会进入所谓的“撞墙期”:疲劳感明显,配速显著下降,整个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在厦马,这一里程又恰好与一段上坡路重叠。黄厝进明寺门口,是整条赛道上最陡的爬升路段。每年厦马期间,进明寺的面线糊就成了很多跑者“救命补给”。“一路跑过来,只有这里能吃到热茶、热的食物,能够身体迅速热起来,克服‘撞墙期’,黄立恺说,“这是厦马的特色。”

进明寺住持普瑞法师在厦门马拉松20周年特辑中回忆,2003年,第一届厦马举办时,进明寺并不了解赛事,因而也没有提前准备。看到精疲力尽的跑者返程从寺前经过,普瑞法师没有多想,马上吩咐寺里人员把茶水、点心都拿出来支援。

有了这次经历,第二年进明寺早早准备。面线糊是闽南传统小吃,更重要的是,对于精疲力尽的跑者,面线糊易于消化和吸收。随着马拉松的每年举办,进明寺的面线糊也出了名。甚至有人说,没有吃过这一杯面线糊,就枉跑一趟厦马。

进明寺的僧众和志愿者一起准备补给 /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准备面线糊,每年厦马开始前半个月,普瑞法师就要带着寺众开始准备。比赛当天凌晨 3 点,僧众和义工会同时启用四、五个大锅。烧水、洗菜、切菜、蒸煮、装锅……这样的准备要足足忙上五个多小时。上午 9 点左右,大批跑者会经过进明寺补给站,这时候,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和姜茶、普洱茶已经准备好了。

有体育媒体曾经评价,在中国可以找出无数条“最美赛道”,但如果再加上“让顶尖选手能全力发挥创造成绩、让业余跑者能开心完赛享受过程”这样的条件,厦马是当之无愧的白金级。

03  “发现坚持的力量”

2003年,在第一届厦门马拉松赛事举办的时候,厦门政府定下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针。当时厦门市政府邀请几家国企座谈,问是否有意愿参与其中。厦门建发集团就是其中的一家。

作为与厦门经济特区同生共长的企业,在2003年,厦门建发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贸易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等核心行业,业务和品牌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在当时,全国马拉松赛事不超过10个。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刚刚接触马拉松这一概念。因而厦门建发集团在当下选择成为厦马的高级合作伙伴,是一件很有挑战的的事。

厦门建发集团总部及其所在的会展北片区

接受厦门媒体采访时,建发集团回忆了当年选择参与马拉松的四个原因:一是赛事群众性好,跑步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运动;二是马拉松这项历史悠久的赛事,一直传递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与建发的企业精神有很高的契合度;三是厦马这一年轻的赛事,与当时正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厦门,有着相同的精神面貌。四则是作为与厦门这座城市共同发展的企业,建发希望能做一些事情回馈社会、回馈厦门。

2005年起,厦门建发集团首次以厦门马拉松总冠名赞助商的身份,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古老的运动、年轻的城市以及同样年轻的企业,从此开始了持续的奔跑。

“体育能不能成为城市品牌影响的一部分?能不能成为城市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一部分?能不能成为社会亲和力的一部分,成为文化传播的一部分?”2018年,当第二届中国马拉松产业高峰论坛在厦门举行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创新中心主任鲍明晓在会上提出了这几个问题。

提问的背景是空前高涨的马拉松市场,2017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进入了“井喷期”。这一年在体育总局登记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场数达到1102场,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又增涨到1800场。追根溯源,厦马从第一届开始就“无需政府投入”的市场化思路为国内马拉松赛事运作提供了样板和经验。可以说,正因为有厦门马拉松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先例,才有了后来中国马拉松市场蓬勃发展的局面。

当马拉松被视为中国体育产业新蓝海、承载着体育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建发集团携手厦马组委会,一同新建出一条“绿色马拉松跑道”,并向社会提出了新的命题:作为一项运动赛事,能否传递公益理念,能否引导更多人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2014年起,建发携手厦马组委会共同发起“建发绿跑在行动”公益项目,成为厦马重要公益配套活动之一。

2022年建发绿跑在行动现场图

在11月27日举行的第20届厦马比赛上,300组家庭参加了“建发绿跑在行动”。在家长的陪伴下、在5公里的路程中,孩子们跟随马拉松选手队伍,清理跑道和绿化带中的垃圾。参与活动的孩子,最大13岁,最小的只有5岁。他们绿色的身影成为了厦马比赛中一道亮眼的风景。

“建发绿跑在行动”连续举办9年,让2500组家庭参与其中。这道绿色命题也成为了厦门马拉松赛事的一部分,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回响。2019年,厦马获国际马拉松路跑协会“绿色环保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这一称号的马拉松赛事。同一年,厦马组委会还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订合作备忘录,成为全球首个加入联合国“清洁海洋”运动的马拉松赛事。

2021年厦马“建发绿跑在行动”在腾格里沙漠植树

2017 年厦门马拉松的时候,建发集团提出“发现坚持的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这一口号不仅回应了建发集团与厦门马拉松20年长跑的初衷,也是建发集团对自我的一种激励。

厦门建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文洲说:“20年来,建发与厦马携手共进、稳步向前,将马拉松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并凝炼为‘发现坚持的力量’,不断改革创新、突破自我,以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姿态,迈出踏实有力的成长步伐,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美好与价值。”

“坚持”是马拉松的精神意义所在。和其他对抗运动不同,马拉松是自己与自己的竞赛,是通过身体的磨砺日复一日对个人性格品质的一种锤炼。从厦门一家只有几个人的窗口企业到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建发集团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在相伴马拉松赛事、为厦门打造城市名片的二十载中,厦门建发也用不断更新的命题和担当,跑出了一条与城市共同前进的昂扬之路。正如村上春树说,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策划丨三联中读·品牌

作者丨王菲宇

排版丨苏苏

编辑丨王菲宇

图片来源丨 厦门马拉松组委会、2018年厦门马拉松摄影大赛获奖作品、网络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