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正在参与本话题

这些虚假医药广告泛滥,监管部门与商业机构究竟谁该担责?

监管部门
有网友认为,虚假广告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却没被查处,是监管部门的责任。
商业利益链的弊端
另有网友表示,卫视广告、虚假演员、推销公司、制药厂商协作欺瞒观众,这是商业利益链的弊端。

"炒药导演"起底"神医刘洪斌":人在北京,退休后当群演,让哭就哭

红星新闻
自从“神医刘洪斌”(也用“滨”或“彬”)被曝出以各种不同专家身份出现在各种药物广告中之后,她的“演艺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虽然她此前数年在多个电视台广告中露脸,但其真实身份像个谜。 今天(6月22日),红星新闻联系到药品炒作圈内一“知名”导演,多个药品炒作广告均出自其手。他告诉红星新闻,“‘刘洪斌’就是个老群演,让哭就哭。她人在北京,退休后,就一直当群演。”另一位已转行编剧的“导演”称,“‘刘洪斌’并非她的真名。出镜的‘专家’,哪个敢用自己的名字?” 红星新闻注意到,“刘洪斌”们只是这条暴利产业链上的一环而已,而随着调查深入,这条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炒药团队找人表演:“你那么有气质,你也可以去”】 “蒙药心脑方”是“刘洪斌”最近在广告中宣传的一个药物产品。 但是,辽宁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他们是生产企业,宣传推广是由经销公司在做。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工作人员称,其实网传的“蒙药心脑方”共有两种药品, “我们公司没有‘蒙药心脑方’的说法。也不认识‘刘洪斌’。” 在一家名为某医药信息网的网站上,“蒙药心脑方”曾被在首页推荐。点开链接,红星新闻发现,“蒙药心脑方”是由专业的“炒药”团队在推广。 仅针对电视的广告就有11个版本,长短、规格不一。而且有专门针对“监看”的版本,以规避被撤下的风险。同时,药品招商团队在宣传时会刻意强调,各类广告可一步到位。各个版本的广告均由知名导演、知名专家、演员倾情打造。 “蒙药心脑方”招商团队负责人是一名姓阮的女士。当红星新闻通过微信询问她有关“刘洪斌”的情况时,她将记者拉黑。很快,某医药信息网以及某视频网站上关于“蒙药心脑方”多个版本的视频被撤下。 为何“蒙药心脑方”会选择“刘洪斌”做广告?一位刘姓经销商告诉红星新闻,“你那么有气质,那么会说,你也可以去。随便加个名字就行。” 【“知名炒药导演”披露:“刘洪斌”在北京,是个老群演】 在网上检索后,虽然有重名者,但都不是视频中的那位“名医”。 今天下午,红星新闻辗转联系到药品炒作圈里的一位张姓知名导演。虽然“蒙药心脑方”的广告带并非他的作品,但他认识“刘洪斌”。这位导演被圈内人士称为“业界影视大咖”,参股或者直接控制4家广告传媒公司,其中一家现在已经注销。 他拍摄、制作过多个药物炒作广告。其中,蒙药×××复苏系列广告是其近期的作品。 这位导演告诉红星新闻,“‘刘洪斌’不是她的真名,但她叫什么不知道。能确定的是,她在北京。”谈及“刘洪斌”的表演水平,这位导演说,“她不是专业的演员,退休后一直当群众演员,是个老群演,厉害是厉害,让哭就哭。” 据其回忆,他最近一次见到“刘洪斌”是不久前在北京录节目时,“在北京六里桥一个棚子里看到的。她的节目排在前面,我看到她在录节目。说实话,我不喜欢她那样的,说话语气太软,但她代言了很多广告。” 不过,这位导演说,“我没用过她,一般用老太太,就怕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时,他建议记者,“她现在被曝光了,不敢用。否则(节目)可能播出不了。 我刚刚联系了十几个经纪人,自从被曝光后,她就消失了。” 几年前,有媒体曾曝光过这类炒作广告的内幕,视频里的人一般都是演员。对此,张姓导演称,“确实,都是。” 同时,“蒙药心脑方”的刘姓销售商告诉红星新闻,电视里的那些“专家”名号都是加上去的,“让说什么就说什么。” 为什么这些“群演”会说得头头是道?此前,有媒体揭秘了“幕后花絮”:有药品说明书就够了,药品、厂家资料都不需要。知道药名,有什么成分,主治什么病,就能让他们说出“卖点”。
查看全文

“神药表演家”和她的全国卫视之旅

业内人称药品保健专家多为群演 经包装上卫视

法制晚报
近日,一位三年间以9个身份活跃在多个地方卫视的“专家”刘洪斌(有节目为刘洪滨)在网上火了。从2014年至今,刘洪斌先后以北大专家、蒙医第五代传人、祖传老中医等身份推荐各种药品、保健品。 有网友戏称其为“著名表演专家”,还有网友戏称“中国演技最好的都在各大TV卖药。” 据媒体报道,这些节目中的药品、保健品曾被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有关部门多次查处,电视台也曾被多次处罚。 记者通过对有关卫视及与卫视合作的广告传媒公司的采访了解到,养生类题材的有节目和广告之分,养生节目会请一些医生给包装成专家,而养生广告,绝大部分都是由影视公司找演员扮演“专家”,由传媒公司将拍摄好的片子向卫视平台推广。包装一个专家只需要几千元,而节目或者广告的本子,只需要一天或者半天就由编导完成,内容主要是参考其他养生节目或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堆砌。 【专家多个身份造假 各大卫视推广多种药品】 刘洪斌在卫视节目中曾经先后以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某医院退休老院长的名头出场。其在2014年-2017年间的地方卫视各类养生节目中,先后推销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莲、药王风痛方、苗祖定喘方、苗家活骨方、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祝眠晚餐等药品和保健品。 刘洪斌最近推广的药品为“蒙药心脏方”和“助眠晚餐”。“蒙药心脏方”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刘洪斌确为蒙医第五代传人,至今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开设门诊。而“助眠晚餐”的工作人员则称,刘洪斌有几十年工作经验,是北京市地坛医院的医生。 而有媒体核实刘洪斌的这些身份时,北京大学、吉林省人民医院和北京地坛医院均查无此人。 【卫视称并非节目 药业公司表示确是广告】 在刘洪斌宣传的药品中,有媒体联系到其中一家药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方称刘洪滨确实宣传过该公司的药品,药是真的,只是刘洪滨宣传片对疗效夸大了。 这位负责人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刘洪滨的相关医药宣传视频,看起来像新闻访谈节目,但其实是广告。 至于刘洪滨的身份,到底是医生、教授还是专家,他也不确定。据其称,他并没有见过刘洪滨,三年前,代理商找到他,希望销售药品。随后,代理商在北京找刘洪滨拍摄了相关宣传视频,该公司将药品销售给该代理商。 《法制晚报》记者联系到播放刘洪斌广告的甘肃卫视编播科,该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台在播节目当中并没有《名医养生堂》这档节目,至于是不是广告,还需要再调查一下。 【刘洪斌代言产品电话均已无法打通】 关于刘洪斌所代言的产品,《法制晚报》记者拨打了其中一个栏目屏幕下方的“官方订购电话”,接通后对方告知使用该电话还不到一个月,已经转为他人使用。该电话号码在百度搜索的结果为浙江(金华)得利商务礼品有限公司,打开该公司网页,介绍为“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国际化企业。主营家居用品、美容美体、电视购物等新奇特礼品。” 记者致电浙江省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询结果为该企业并未有任何注册登记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搜索,也并未查到任何信息。而网站上亦有风险提醒,该企业并未在工商部门登记。 记者随后继续拨打其他的屏幕上的所谓“栏目热线”,均处于无法接通和无服务状态。 【业内人士称药品保健品专家多数为“群演”】 国内较早开办电视养生类节目的当属1998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华医药》,随着国民对健康医疗的重视,十余年来养生类电视节目发展到了百余档,一度成为中老年人获得养生资讯的主要渠道。但囿于国内健康传播能力和水平,导致养生类电视节目鱼龙混杂,好坏参差。 由于传播效果较好,商业利益显著,除了各家卫视、地面频道和城市电视台也均有养生类节目播出,栏目多以介绍中医理论,养生的方法,面向的受众也主要是中老年群体。 曾在北京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工作过的王女士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自己当时所在的传媒公司就制作过养生栏目。养生类节目运作非常简单,首先,由公司领导或主编去和中医馆或者中医院的专家联系,聘请他们来录制节目,由栏目编导撰写脚本制定每期主旨,由专家解说和录制(有的也有主持人配合)当场给付费用。录制完成由后期制作,就可以售卖给各级电视台播放。 由于这些公司规模都不大,资金有限,而要拍摄养生节目的话,还需要租个像点样的演播室,价格不菲。因此节目从筹备到拍摄都很迅速。专家访谈所用的脚本一般都是由公司节目编导完成,编导往往会借鉴一些类似的养生节目,然后根据一些资料编纂成本子,有些时候也会和专家碰一下,有些时候就直接用了,这种节目脚本一般一天就能完成,有时候甚至一天能写完两个本子。 王女士透露,有些中医养生节目,聘请的确实是真的专家、医生,而如果拍摄的是广告,则请来的“专家”身份就难以保证。王女士所在的公司也拍摄一些药品类广告,主要有性保健药品、减肥纤体产品和其他保健品等,在这类广告中,公司请来的所谓专家和减肥成功者绝大部分都是四处找来的临时演员。当时拍摄一天的费用也就在2000元左右。而广告的脚本完成的速度更快。 王女士说,有时公司也热衷于寻找一些外国演员扮演专家,一是看起来专业(宣称是发达国家的医学博士),二是不易被曝光。这些广告制作完成以后多数由商家自己寻找投放平台投放,规模大一点的公司也会负责联系投放平台,以各级电视台为主。 【包装“专家”首先要看形象气质 不过分夸大都能播】 昨天下午,《法制晚报》记者以一名保健品厂商身份致电某传媒公司,一名负责人称该公司成立19年了,和很多卫视都有合作关系。“不过保健品最近查的比较严,上央视、湖南、江苏卫视都要广告批文,而一些边远的卫视就不用”。 记者向其发送了刘红斌在甘肃卫视出镜的一画面,对方称这是“专题片”,可以在电视台购买时间段播出,平均价格在5000—8000一分钟,如西藏卫视5000元/分/次,贵州卫视6500/分/次,播出时间段一般是上午10点半,下午13点半左右,连续播7次以上有优惠。 如果想捧人,建议上“访谈类”节目,“说实话你需要的是一个素材而已,重要的还是有助于你产品的销售”。包装“专家”,要先看形象气质,然后就是配上合适的“头衔”和“履历”,这样别人才能相信。 这名负责人告诉法晚记者,目前,他们只负责帮助企业向各卫视投放广告,不接拍摄的活儿,只要客户的片拍的不过分的夸大,都能播。 随后,该传媒公司给记者介绍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可承接广播级节目录制,像访谈节目的专题片,10分钟大约需要3.7万(包括3个机位、后期制作和30秒左右特效、配音等)。此外,他们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寻找合适的“专家”,“专家”要有镜头感,能讲出东西来。价格1000到5000不等。
查看全文

律师:“多变神医”如系假身份,获利达法定数额构成诈骗罪

澎湃新闻
3年9个“专家”身份,多个省级卫视出镜,“专家刘洪滨(有时写作‘斌’)”在不同民族、身份、产品之间切换自如。 “神医”、“大师”现场背书推销“包治百病的神药”,饱受折磨的患者现身说法,主持人以新闻访谈形式大肆推销,热线电话配合部分免费名额的引诱——同样的套路,多年来反复在多家地方电视台上演。 【这样的广告“套路”是否违法?】 6月21日,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告诉澎湃新闻,根据《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即使是真的专家也不能以其身份为医药产品代言”。 张新年表示,如果专家身份证实为假,且其从虚假代言中获利达到法定数额,其行为从刑法角度上讲,也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不允许专家为药品代言】 张新年指出,《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不得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 这意味着,“即使是真的专家也不能以其身份为医药产品代言”。张新年称,国家相关法律对医药广告的发布及代言管理严格,根本不允许找专家来为相关产品“代言”,更何况是“身份存疑的专家”。 上述规定还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而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播出刘洪斌广告的省级卫视就有西藏卫视、青海卫视、甘肃卫视、东南卫视、吉林卫视和黑龙江电视台。 刘洪斌在出镜广告节目中,先后分别“出任”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某医院退休老院长。 数年间,她以权威身份打包票解决的疾病包含咳嗽、糖尿病、痛风、活骨、祛斑、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等。 张新年表示,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在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中就其功效、安全性作推荐、证明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广告代言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若以假身份代言获利巨大构成诈骗罪】 此外,澎湃新闻发现,刘洪斌参与推广的产品,产品本身和其生产企业,都留下了一长串的不良记录。参与播出广告的媒体平台,也是屡次被罚又再犯。 其中,《药王风痛方》因宣称“给骨头吃药,是过去皇上用的,可以修复骨洞,每天3块钱,就可以康复风湿骨病”,且产品为保健品却违法宣传治病疗效,被认定为虚假广告。 张新年表示,法律明令禁止虚假宣传行为。 张新年指出,多变“专家”利用多种未经证实的身份、假借多个机构的名义和形象在各大电台为各种神药做代言,不仅涉及虚假宣传,同时其对“神药”功效进行不适当宣传也属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关民事和行政责任。 如果其身份经证实为假身份,且从虚假代言中获利达到法定数额,其行为从刑法角度上讲,也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除此之外,相关药品、保健品的广告主、相关媒体平台制作和播放涉及虚假宣传广告的行为亦构成违法行为,应当受到相关处罚。 据张新年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与提供该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法》也明确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符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查看全文

谁滋养了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

中国青年报
不相信科学,没有能力相信科学,这是许多中老年电视观众面对虚假广告的普遍困境。在此困境下,食药监局、电视台这些公立机构,本应成为虚假广告的过滤器,成为他们用药的一道安全阀。 日前,包括《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内的多个媒体披露了一位“中国最忙碌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 这位满头银发、面目慈祥的老太太,乍一看颇能让人产生信任感。然而,信任背后却是虚假广告的杀伤力。拒不完全统计,这位用过刘洪斌、刘洪滨等名字的老太,在西藏卫视、青海卫视以苗医传人示人,大谈治疗咳嗽的秘诀;在甘肃卫视,则变成了“著名中医养生保健专家和高级营养师”;在东南卫视,老太推销的是号称自己研发的“老院长祛斑方”,身份也变成了医院的退休老院长;此外,在吉林卫视谈睡眠,在东北多个电视台自称是八十高龄的蒙医后人,不遗余力兜售“蒙药心脑方”。 名字随意更改,身份随时变换,内容信口开河、毫无科学依据,这位“虚假广告的表演艺术家”也算创造了一个奇迹。她居然在如此多的上星频道中,换身衣服、换个身份和名字,公然胡说八道,可见老太太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好,更可见某些监管人员是何等悠然自得。 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明白,这位频频出镜、粉墨登场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仅仅是一个台前形象,甚至只是一个提线木偶。更重要的力量在幕后,包括假药制造方、广告制作方,以及至关重要的节目播出平台。有关虚假医药广告的危害,魏则西一案曾给我们巨大教训。在魏案中,以竞价排名收取不良医疗机构广告费的百度公司备受责骂。公众舆论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如果不能恪守最基本的客观公正立场,那么平台本身就该承担责任。 魏案之后发布的《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以规章形式将争论已久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在互联网搜索付费发布定义为广告,史称“魏则西条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中播出的大量虚假医疗广告,始终未能获得一次众人瞩目的清理机遇。或许,这与电视观众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有关,这部分群体的网民比例较低,拥有网络话语权的更是寥寥无几。在电视这样一种“单向输出平台”,向中老年人推销各类医疗保健品,既是电视台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钻了监管的空子。 当然,虚假医疗广告的监管和打击不可能依靠舆论来进行。舆论做的只有曝光现象,真正的监管需要依赖药监局、工商局和法院。事实上,这位老太太推荐的各种“神药”,无一不涉及虚假宣传。例如蒙药心脑方、唐通5.0从未通过药品审批,这些广告本身也没有经过审批。这些产品吃不死人还好,但据一些购买了药品的患者子女陈述,一些药品曾引发其他症状,造成患者出现危急情况。 一些地方的食药监部门和工商部门的问题在于,查处的速度、力度远远追不上虚假广告的扩散速度。例如,2014年济南市工商局的一份查处通告显示,除了责令停止该广告播放之外,仅仅没收了1.4万元广告费,只罚款1.4万元。如此蜻蜓点水地查处,恐怕那些虚假药品的生产商和电视台本身都在偷着乐。 中老年人对于电视台尤其是卫视的信任,超过了许多机构。承载着该群体的信任,这些播放虚假医药广告的电视频道最擅长的也是挥霍他们的信任。不相信科学,没有能力相信科学,这是许多中老年电视观众面临的普遍困境。在此困境下,食药监局、电视台这些公立机构,本应成为虚假广告的过滤器,成为他们用药的一道安全阀。 但现在的情况是,过滤器和安全阀已经失效。我们看到的是那个面目慈善、看起来十分可信任的老太,成天在电视上信口雌黄、招摇撞骗。尽管这个老太太只是一个提线木偶,但她却成了销售的关键,成了药商、电视台获取利益的关键,也成了坑害民众的帮凶。
查看全文

患者变中医药专家 电视广告“影帝”除了刘洪滨还有霍光显

封面新闻
近日,一位数年间活跃在多个电视台,身兼苗医鲜药、穴位吃药、拔痰定喘绝技传承人多个身份的“专家”刘洪滨火了。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电视医疗广告“假专家”并不是个案。2014年宁夏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广告中,一位声泪俱下的腰间盘突出宋姓患者,居然成为另一则产品广告中的中药学专家霍光显,而相关产品如今依然在售。 【电视广告“演员”穿帮 患者摇身变专家 】 “神医”、“大师”现场背书推销“包治百病的神药”,饱受折磨的患者现身说法,主持人以新闻访谈形式大肆推销,热线电话配合部分免费名额的引诱——同样的套路,多年来反复在多家电视台上演。 2014年,宁夏电视台播出曾播出“百岁灸”产品的电视广告,广告中,一位头发花白的患者拄着双拐艰难上台,患者自称姓宋,已被腰间盘突出困扰三年,双腿无力发麻,病情严重时卧床不起,大女儿为了带他看病辞掉工作,一家人生活困难。说到这里,宋姓患者流下两行热泪。 宋姓患者称看到电视广告后从唐山慕名而来,陈永刚在现场对这名患者进行了触诊,并让患者俯卧,将百岁灸灸筒放在患者腰部对其进行治疗。在短短半个小时的艾灸治疗后,患者自己从床上爬起,称双腿不适感明显减轻,并扔掉拐杖,自己站了起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宁夏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播出另一则电视广告中,宋姓患者摇身一变,以“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霍光显的身份出现在镜头前,向消费者推销一款名为“老不掉生发汤”的产品。 广告中说这款生发产品由霍光显亲自配制生发汤,喝汤就能生出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而且老也不掉。霍光显在现场以名誉作担保,向观众保证连续喝生发汤一个月,一定可以生出又黑又硬又结实的黑发,“如果你喝完长不出头发,长出没多久又掉了,你把我头发现场耗(薅)下来”。 【学校否认其专家身份 产品疗效频遭质疑】 在电视广告中,主持人介绍称霍光显从事中医药药学40多年,他的权威专家身份是真的吗?6月22日,封面新闻就此致电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事处,人事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霍光显并非本校客座教授。 那么,生发汤真如广告所说有神奇疗效吗?封面新闻查询发现,自2014年起有不少网友发帖称“老不掉生发汤”毫无效果,或付款之后拿不到货品。网友“生气愤怒111”在贴吧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购买老不掉生发汤,都是假的,坑人了,我就是受害人之一。”网友“天眼镜”也表示,“请大家仔细看看,不要上当受骗,我就是上当者,希望有关部门严查。”网友“小小的心机”则称自己订购了两盒疗程后,接到客服电话说活动马上结束,便又订购了两盒,但其后客服电话就再也无法接通,并表示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了。 而宣称打通经络、快速排毒的百岁灸同样差评连连。网友“流氓无敌”说自己的母亲看了电视广告后花1000多块买了产品,用了不见效果。网友“百岁灸假货”则直斥产品是垃圾,称自己母亲花1140元通过电视广告中的订购热线买了一盒百岁灸,用了一个月完全没效果,问客服能否退货,反倒被推销了另一个款产品。 两款产品无批准文号 网店仍在售 目前,霍光显“代言”的两款产品“老不掉生发汤”、“百岁灸”官网已无法打开,热线订购电话也已暂停服务,但多家电商平台目前仍在销售。 某电商还在销售该产品 在电商平台产品介绍页面,“电视同款”四个大字十分显眼,而霍光显的“权威专家”身份也成为生发汤产品页面的主打内容。记者还发现,不同的卖家产品售价相差悬殊,以生发汤为例,其在某商城零售价为一套680元,两套1080元,三套1360元。而在另一家网店,一套仅需要168元,买2套还能送1套。 封面新闻注意到,2013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百笑灸”生产厂家曾状告仿冒品“百岁灸”并胜诉,依照判决,河南南阳两家生产企业将不得再生产销售“百岁灸”产品。 记者以代理商身份致电百岁灸生产厂家之一的河南省南阳市南阳仙草有限责任公司,客服人员表示百岁灸已停产,并向记者推销另一款名为长寿灸的产品,称疗效相同。但在多个电商平台,百岁灸产品依然有售。 但实际上,封面新闻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得知,两款产品均未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文号。 如今,谜团依然待解,霍光显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封面新闻将继续关注。
查看全文